【编者按】中共厦门大学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近期召开。为喜迎大会召开,离退休工作部推出“榜样老党员”系列文章,分享我校先进离退休教职工党员事迹,展现他们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老有所为、再立新功的精神风貌,和甘于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
【人物名片】陈培爱,男,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曾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新闻传播系主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福建省传播学会会长。1983年参与创立中国首个高校广告学专业,是我国广告教育的开拓者与先行者之一。
今年是厦大广告学专业创办40周年。
40年前,陈培爱作为厦大广告学专业的唯一一名老师,几乎是从零开始完成了一个学科的建设。到2023年,我国开设有广告专业的院校已超过600所,可以说,广告学科的繁荣,离不开陈培爱的努力。
除了是广告学科的开创者以外,陈培爱还是一名老党员。他1969年9月入党,2021年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到今年为止,他已经跟随党一起走过了54年。在他看来,党员就应该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在学科建设中也是如此。也恰恰是党员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他从一张白纸开始,投入广告学专业的发展,为厦大本科专业建设增添了一张自创的名片。
过去:“既然定位了,就办得像样一点”
陈培爱是军人出身,入伍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那个时代的青年来说,党是最先进的组织,“入党代表着对国家的热爱,能够入党是社会对你的肯定。”陈培爱笑着分享他入党的契机。于是,怀揣着只有党才能救中国的决心认知,他在1969年开启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生。2021年,陈培爱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跟随党一同走过的50多年时间里,陈培爱教授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对党、对国家、对厦大的热爱。
1983年,作为一名留校任教的党员,陈培爱接到了参与创建中国内地高校第一个广告学专业的任务。对于在中文系任教的他来说,建立一个全新的、完全陌生、没有任何经验参考的专业,不可避免地感到茫然,但他并没有退缩或困顿,而是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他深知作为党员,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是代表他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是代表着面对困难时要走在前面的担当,他将党的奋斗精神融入心中,将其转化为真正的工作动力。他明白,与其在茫茫专业建设海洋中彷徨,不如立即行动起来,主动寻找新专业的符号和规律,探索出一条破题之道。
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磨砺自己,天南海北地学习新专业的核心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业内相关专家深入交流,追寻专业的边界,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视野。
作为党员,他不仅要求自己扎实掌握新专业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将党的优良传统与新专业相结合。他用党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党的使命,将社会责任融入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他曾获得“中国十大广告学人”、“中国广告30年历史贡献奖”、“中国广告40年学术发展终身贡献人物”、“改革开放40年中国广告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奖”、“广告学人代表人物”,入选“中国广告名人堂”。2020年11月,获得中国新闻最高奖“第八届范静宜新闻教育良师奖”。……他还兼任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广西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这些荣誉与奖项点缀着陈培爱为广告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光辉岁月。

党组织交予的任务,创造条件也要克服困难。他将党的精神转化为真正的工作动力。凭借党组织的力量和社会资源,通过协同合作,一步一个脚印地面对现实问题,积累经验。在坚定的信念下,他在第一个十年里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完成了培养模式、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国广告专业建设逐渐站稳了脚跟。
壮大:“从量的扩张,到质的发展”
陈培爱深谙“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他将创办第一个广告学专业的资源无私共享,毫无保留地向全国后续高校开放。随着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广告教育高校数量迅速增加。从1999年到2005年,每年新增超过20所以上高校开设广告学专业。
广告教育行业蓬勃发展,但陈培爱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保持头脑清醒,从不骄傲自满。他坚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提出了中国广告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发展”。他致力于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和教材编写三个方面,以使广告教育紧跟发展潮流,符合社会需求,并开拓国际化思路。通过厦大广告学科发展的“五大战役”,他为中国广告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厦门大学“21世纪广告丛书”出版以后,全国一百多所高校投入使用。
在广告学科建设过程中,陈培爱始终铭记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深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坚持将政治立场作为学科发展的底线。在开拓探索的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广告作为国家品牌出海和对外传播的重要工具,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因此,将党和国家政策视为广告学科发展的立足点,是陈培爱不懈努力的方向。 陈培爱还强调了对广告学科学生党员的教育重要性。他坚信,党员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工作激情是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因此,党员教育与学科整体教育不可割裂,应相互融合、贯通。陈培爱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引导他们牢记党和国家的宗旨,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任教期间,陈培爱亲自指导超过34名博士、100多名硕士,本科生更是比比皆是,这些人才输送到中国广告行业,在业内持续发光发热,创造成就。他们中有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有中国艾菲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有国内年龄最大的博士毕业生(75岁博士毕业),有副部级政府官员,更有众多的 业内翘楚,行业精英……。
陈培爱通过党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学术水平,以此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陈培爱的带领下,广告学科走在了党的教育事业前沿,凭借着党员们的责任与担当,为培养高素质的广告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从构建学科底蕴到学生培养,陈培爱将党的思想与广告学科融为一体,使其具有鲜明的核心价值特色。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广告学科建设的优秀典范。
现在:“年轻人就是我们今后的希望”
虽然已经退休了,但陈培爱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厦大广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日常在办公室里整理书稿论文以外,陈培爱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外出参加各个单位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继续活跃在学术领域。从一张白纸开始,陈培爱开疆拓土,和他的团队一起为中国广告教育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厦大也从此成为中国广告教育的摇篮。2022年,在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和复旦大学《新闻大学》等新闻传播学科最高级别的刊物上,还继续与学生一起发表两篇重要学术论文,增强了学院学科的影响力。“我是厦大广告的一张名片”,陈培爱说,因此他总是身体力行,活跃在各个场合,打响厦大广告的招牌,提高厦大广告学的品牌影响力。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学院各项活动。广告学系教工党支部每次一有会议,他就会从家里提前赶来参加。除了了解支部情况,他也借此机会关心学院的年轻教师的成长。对于广告专业的新老师,陈培爱全都十分了解,他说“年轻人就是我们今后的希望”。
谈及广告的社会效益,陈培爱认为主要体现在品牌强国和社会治理两方面。广告能够推动我国商品品牌形象的提升,进而走向世界,实现品牌出海,这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广告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载体。非营利性的公益广告借助丰富多彩的符号和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将价值观具体化、传播主题具象化,弘扬优良传统,树立社会新风。在此基础上,公益广告响应时代命题,有助于实现对外传播,与国家整体战略高度契合。
今年是2023年,厦门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广告业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除了厦大广告教育首创40年以外,厦门市广告协会也创办40年,它是中国城市广告协会首创之一,陈培爱也积极参与筹办其纪念活动。今年年底,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将以“中国广告教育40年”为主题在厦举办纪念活动。
在推动广告学科发展、广告行业发展的这条路上,他始终如一地怀着当初的那份热情!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