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生

厦大老夫妻|人人都有毛衣的年代,我仍愿意听你娓娓道来

时间:2016年05月19日

来源:

浏览:

什么都缺少的年代,却不缺少相依相伴;毛衣都是奢侈品的从前,我最爱的还是你的笑颜。在校庆到来之际,我们走近那些鞠躬尽瘁、一生为教育科研事业献身的厦大老夫妻们,听听他们说从前,还有关于爱情的事儿。


丁马太、庄殊珊:真挚的爱陪伴我们走过金婚


【我们】

为了我们的采访,年逾古稀、头发花白的丁马太教授这天下午没有去实验室。丁教授和他的夫人庄殊珊教授相识于初中,11个寒暑的同窗见证他们感情的积淀,终于,1967年,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相伴至今已将近50个年头。两人相伴着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见证着彼此生命里最曼妙的风景,着实让旁人艳羡不已。

“我们那个时候还算是晚婚晚育的了,”老教授笑着说,“最早厦大在嘉庚先生手上的时候是不允许夫妻双方都是厦大老师的,但是我们这代已经没有这个规定了。”


【我们和厦大】

“厦大发展的很快,我们退休之前还没有翔安校区,只有漳州校区。当时还一起去考察过那片地域。”丁教授回忆起那段经历,仿佛一切历历在目,“当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两个地方离得那么远,靠船只来往很不方便。但总的来说大家还是很支持,所以后来有了漳校。漳州校区的发展的确给我们学校解决了很多如规模的扩大等问题。”

丁马太教授的书法作品

1979年丁教授夫妇来到厦大,分别在化学系和生物系任教。之后丁教授又考取了联合国教科文的奖学金,去美国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谈话间,丁教授娴熟地倒水沏茶,庄教授眼神明亮,笑意盈盈。

厦大最早开设了材料专业,丁教授功不可没。之前在化学专业教书的他受命主持了材料专业的创办。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丁教授用自己结余的科研经费贴补印书。“一直到退休,我都没有离开过课堂。材料这个专业是我主持的,专业课也是我去讲。我当时编的《材料化学导论》教材,直到现在还是许多高校考研的指定参考书目。”

说起现在的生活,丁教授仍常去实验室。“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爱好,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现在唯一打发一下时间的是到实验室,偶尔也应命写一下字。”

丁马太教授的作品

对于厦大,丁教授也有自己的期待。“希望厦大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建设的更好。厦大现在也很出名,学科建设的方面、老师学生的专业更要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他们的生活平淡自然,却不乏温馨。对他们来说,生活已不需要过多的点缀,两个人在一起,就好。回头望去,是相互搀扶着走过的长长的路。有辛酸,有坎坷,更有欣慰与喜乐。


洪满水、杨美端:爱是相知相守、儿孙满堂

【我们】

洪老师,一位耄耋之年退休老教授,他和爱人杨老师都曾工作于厦门大学化院。

去拜访时,看见开门的老人,个子不高,背微驼,一身蓝色的套装服服帖帖地被穿在身上。满脸的笑意嵌进面庞,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印记。在他身后,一位和蔼可亲的妇人,鬓角微白,亮晶晶的眼睛显得格外精神,分毫看不出来苍老的模样,也是笑吟吟的邀请我们入座。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两位老师都是同安人,是从小到大的玩伴,从小学一直同学到高中,家又在相邻的村落,因此结缘。想想当年少时,一定也是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般的美丽浪漫。

杨教授拿出珍贵的照片

【我们和厦大】

作为55级的厦大学长,洪老师提起厦大,就激动的合不拢嘴。在他眼里,嘉庚先生就是他的恩人。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嘉庚先生一手创办起厦大,就没有现在的他。所以,几经波折,他终于在1972年接到了从天津调回厦大的通知,洪老师当时的心情无疑是兴奋的。

洪教授的科研成果

回忆起在厦大的点点滴滴,两位老师都感慨万分。遥记当年,坐在建南大礼堂开会议事的那份骄傲。那时候,芙蓉湖还是一片农田,农人们还在如今临湖的地方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那时候,冬日的早晨还只有女生们独享热汤洗脸的优待。那时候,思源谷还是学校自来水的供应地,偶尔运气“好”的时候,还有来自山谷的青蛙从水龙头里不经意的与你来一场邂逅。而如今,几十年过去,芙蓉湖开发的越发美丽,宿舍都装上了热水器,再也没有青蛙的踪迹

简单明亮的工作台

教授曾获得的荣誉

九十五周年校庆之际,两位老师都献上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希望我们这些后辈能好好经营厦大的未来。


他们是智者,寥寥数语便让人受益匪浅。他们也是学长、学姐,帮你记录着厦大的从前。我们来到这里,更多的是坐享其成,从不曾探寻那些什么都稀缺的年代,来自一群知识分子的远见与执念。还有那些爱情,历经风雨却缱绻不离。时间过得真快啊,一不小心就是一辈子…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歌曲《当你老了》


张赫楠、马敬、张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