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生

厦门晚报:两袖清风一束诗——记厦大离休干部邱清风

时间:2012年03月17日

来源:

浏览:

邱清风生前照    家属供图


  “他一辈子不愿意麻烦别人,连走都是静悄悄的。” 2月19日,邱清风老人“走了”,老伴说他连离去也像一缕清风,不留一丝痕迹。
  邱清风,厦大离休干部、原海洋系党总支副书记,15岁就参加地下游击队。老伴说,那天早上家人出门前都没发现他有任何异样,中午回家就发现他已安然离世。
  邱清风是福建大田人,二哥二嫂都是在革命中牺牲的烈士。1944年,年仅15岁的邱清风就参加了闽西北游击队,担任交通员、侦察员,从此开始了长期艰苦的地下革命斗争。
  1949年,邱清风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又参加了解放大田、永安、漳平等地的战斗;1950年,他转任永安专区专员林志群的警卫员。
  女儿晓红说,父亲非常看重这一段革命生涯。有一本党史专著曾提到1950年父亲任警卫员时的一段经历,虽然只有几句话,他还是用红笔划上了重重的记号。父亲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他的一生始终坚守着老党员的品行,不图名利,不计报酬,心中总想再为他人做点事。

“做不动了,不能占着这个职位”


  1970年,邱清风到厦大教育系工作,三年后转入海洋系任教。晓红回忆,父亲在厦大期间,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直到1981年突发中风前一天也是如此。中风前一天,邱清风去拔牙,当天夜里还工作到凌晨,第二天出差,半途突发中风。
  中风后,邱清风休整了一段时间,发觉自己身体扛不住了,他主动去找学校领导申请病退,他对领导说:“我现在做不动了,不能占着这个职位,让年轻人去做吧。”当时,邱清风是厦大海洋系党总支副书记。家人至今认为,他才51岁就中风,与拼命工作有很大关系。

每天踩三轮车,义务帮送货


  平日忙碌奔波惯了,忽然歇下来,邱清风坐不住。离休后,他总琢磨着再做点什么。当时,厦大离休干部中心有个小卖部,邱清风就负责进货、卖货,每次都是踩着三轮车载着一车东西,从批发市场运回厦大。中风后,他有一只手和一只脚都不灵便,家人心疼他,都劝他不要做了,他不以为然,一做就是数年。只是偶尔有人不明真相,误以为他想捞一把,他会很生气。事实上,他为小卖部进货,是义务帮忙,东西卖得便宜,赚的钱也归公家。

不怕被牵连,仗义执言声援学生


  邱家有个亲戚,在香港从事出版工作,有厦大老师通过邱清风介绍,请香港的那名亲戚帮忙发表文章。后来,那位老师想送包茶叶表示谢意。邱清风一口回绝,坚决不收。晓红至今仍觉得父亲的行为难以理解,她说,父亲一生都是如此,可能在他看来,不管东西是否贵重,不能收礼是第一原则。
  文革时期,一名姓戴的老师遭诬告,此人曾是邱清风的学生,邱清风第一时间站出来声援他。结果第二天,自己也被牵连进去。时隔数十年,戴老师仍然非常感激他:“那么一个特殊时期,没有在你背后捅你一刀的人就已非常感激,更何况他能站出来主持正义,保护一个年轻人!”

“只要能做一些小事服务他人,就值了”


  邱家的邻居罗老师有一天中午出门,遇到邱清风拿着一个铁锤下楼。罗老师办完事回来,看到邱清风还蹲在小区路中间不知在敲打什么东西。走近一问,邱清风告诉他,路面有个小铁钉,路人骑自行车经过容易扎破轮胎,旁边又都是灌木,万一车倒下,人一不小心就会受伤,得赶紧处理掉。
  邱清风的小儿子说,父亲年纪大了,有时也会念叨:“我这辈子谈不上做大贡献,但小贡献还是有一些的,只要能做一些小事服务他人,就值了。”


  【生平】

  邱清风,1930年生于福建大田。1944年在家乡参加闽西北游击队,1951年至1958年先后在福建工农速成中学和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1970年调入厦门大学工作,自1979年始,兼任厦大海洋系党总支副书记直至1985年离休。离休后享受单项厅局级待遇。

  记者 郭文娟


事情很小
  境界很高


  陈进容 
  “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是元代魏初的诗句。我们今天描述的邱清风,没有写他在革命年代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讲述鸿篇巨制的壮举,说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是,仔细想想,在今天的时代中,有多少人能做到邱老这样?
  身体吃不消,却不贪恋职位,主动“解甲归田”,让年轻的同志上。这样的小事,在我们今天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事情虽小,折射的境界却很高。
  再比如罗老师回忆的,邱老拿把铁锤把路面上的小铁钉处理掉。这种事情,让我们又想起了雷锋精神。有一家企业让应聘者到一间会议室等候面试,事先故意将一把扫帚横在进门处,一大帮高素质人才鱼贯而入,却无人搭把手将扫帚扶好。邱老的这些人生细节琐事,折射出的东西,恰好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亟须的雷锋精神。正如邱老自己所言:“我这辈子谈不上做大贡献,但小贡献还是有一些的,只要能做一些小事服务他人,就值了。”这些事情很小,但它如一缕清风,一束小诗,给喧嚣的城市注入清新,给浮躁的人世带来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