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厦门大学离退休工作委员会
厦门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处)
政策法规
上级文件
学校文件
部门文件
党建专栏
主题教育
支部工作
党员风采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简讯
理论文章
厦大老年
基层动态
社团组织
老年人体育协会
老教授协会
老教师合唱团
南强晚晴
银龄时光
学习感悟
银发人生
服务指南
办事指南
便民服务
社会养老机构服务
养生保健
银发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南强晚晴
银发人生
正文
海峡导报:厦门首例实现遗体捐献的夫妇
时间:2012年03月23日
来源:
浏览:
台海网3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彦舒/文 王慧 供图)原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欧语系教授芮鹤九先生于2012年3月11日21:50在厦大医院逝世,享年89岁。依照芮先生遗愿,其眼角膜和遗体在当晚及第二天中午,捐献给医学研究机构。3月12日中午,雨水混着泪水,大家静静地分列道路两边,手捧菊花,目送着芮先生的遗体从厦大医院运往厦大医学院。而在此之前,芮先生的夫人原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应锦襄已于2011年6月24日捐献遗体。在二老重逢于天堂之际,他们也成为了厦门首例实现遗体捐献的夫妇。
3月10日,当导报记者来到芮先生病房时,他正努力透过呼吸器说着什么。“是"准备好没有"吗?”芮先生的捐遗委托执行人陈有理复述了一遍,芮先生点了点头,红着眼眶的陈有理赶紧大声告诉他:“准备好了!”芮先生又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挂着平静的笑容睡着了。
退出病房后,陈有理告诉导报记者,自己和二老相识交往50年了,他们的儿女去美国后,他们就把自己当自家女儿一般看待。陈有理回忆,芮先生与应先生是在耄耋之年主动提出捐献遗体的。
2010年春天,陈有理忽然接到老人的电话要自己去他们家一趟。一进门,二老就笑眯眯地看着她,给她倒了杯茶。“有理,我和芮叔叔都想好了,我们也要像你母亲那样,将来把遗体捐给医学研究机构,但我们不知道手续该怎么办……”陈有理说,当时捐献遗体要填八张表、贴八张照片,二老都很有耐心地慢慢填,还打电话告诉美国的儿女,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不成想,第二年,应先生在去美国探亲时病逝,实现了自己捐献遗体的愿望。不久后,悲痛的芮先生也病倒了,冬去春来,如今他已和应先生重逢天堂。
其实,捐献遗体只是芮先生、应先生所做好事的其中一件。一直以来,二老都把大部分工资用在资助困难学生上。在3月12日的告别现场,厦大中文系2002级的王慧也出现在人群中,她从大二开始,就一直接受二老每年两千元的资助,受到同样形式资助的还有另外3名学生。她告诉导报记者,二老在学术、生活、做人等方面,都给她以悉心指导,“芮爷爷、应老师一生都在追求做有意义的事,他们没有跟我聊过捐遗,但我知道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就是这样豁达”。
上一篇:
厦门晚报:妻子遗体远捐异乡他把自己留给祖国
下一篇:
厦门晚报:两袖清风一束诗——记厦大离休干部邱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