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乔蓁 厦门大学物理机电学院退休教工第一党支部)
厦大物理机电学院退休教工有2个中共党支部。我们学院退休教工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01年10月25日,改选于2004年12月22日,今年又该改选了(厦大党委下发的党支部工作条例原来规定支委会任期3年,后来改为4年)。
我们退休教工第一支部刚成立时有党员16人;现在党员21人(不包括已经去世的1人)。在这21个党员中,有6人身体很不好。林老师(女)患戊肝病非常严重,虽经多次住院治疗,未能治愈;其家属一般谢绝探视以防传染。陈老师(男)患有脑缺血综合征,头晕、行走困难。蒋老师(男)严重高血压、心律不齐、痛风,心脏曾经停跳3次,行动不太方便。王老师(男)心脏疾病,做过心脏外科手术。陈老师(男)七等因公残疾军人,又患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许老师(男)残疾军人双耳失聪,开会时除了身旁的人之外,别人讲话都听不见。其他的老师,都因为年龄大、身体各器官都有一些毛病,例如心律不齐、高血压、关节炎、胆结石、青光眼等等。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支部不可能太经常开组织生活会。我们支部决定每个季度(3个月)过一次组织生活。多年来,我们支部一直遵守这个制度,雷打不动从不间断。
尽管我们的支部组织生活会定成制度雷打不动,可是由于不少同志身体不好、缺乏活动经费,我们的活动仅限于校内或本市,而有些同志提出的建议―――红色旅游却一直不能实现。我们的比较特别的活动简述如下:邀请翁心桥高工讲的高新技术“微机电系统”的报告;孙福生教授、洪成得教授的形势报告;去同安参观多个景点;去金榜公园登山泡茶;参观罗扬才纪念馆(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参观秦兵马俑展览(前几年,来厦门在华侨博物馆展出)。
2005年,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我校展开。厦大党委对离退休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是:
(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做到党的观念、组织纪律、理想、宗旨、信念等终身不忘。
(2)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思想常新,“老有所学”。
(3)发挥自身优势,弘扬革命精神。关心下一代成长,做到“老有所为”。
(4)关心高等教育事业,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5)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学校与离退休职工之间互相理解,构建和谐校园。
校党委的这几点具体要求比较切合实际。有的要求,我们支部正在做;有的要求,我们还没有做好。当时,我们每位党员,都觉得我们一定要保养好身体、经常性学习、保持晚节、发挥余热、再立新功。
现在,谈谈我们支部党员的具体表现:
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时,尽管有的人正患着青光眼病不敢用眼过度;有的人写材料会头昏眼胀;有的人刚从国外回来顾不得休息;有的人孩子病重正在抢救心情混乱;可是他们和其他同志一样,大家都认认真真地阅读文件原件、撰写学习小结或心得体会。
我们支部党员的组织观念比较强。有好几位老师的子女在国外工作。多年来,他们出去探亲从来不拖欠党费。有的人预交党费一年;有的人把党费预先寄在亲友处以便准时代交;例如李老师、刘老师、陈老师等等。
我们几位身体稍微较好的老师,都竭尽全力发挥余热再立新功。例如:
(1)吕文选同志,在退休以后,由于专业师资奇缺,接受返聘3年,讲授一门本科生课、两门硕士生必修的学位课;协助青年教师申请省科研基金、制定科研计划。后来又因民办高校华夏学院的需要,去讲授微波技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路基础等课程,前后7年。
(2)陈天泽同志,由于厦大出版社的工作需要,社长工作延长一年,也就是推迟一年退休。退休后,他虽然身体欠佳,还担任厦门市老教授协会主办的《老教授论坛》(系列论丛)的编委,一直到身体状况很不好时,才真正“退休”。
(3)刘焕堂同志,退休后接受返聘为物理系举办的2届大专班讲授高数课程。他,曾为学院关工委委员,退休后多年来受院党委指派,每年与若干名物理机电学院新吸收的预备党员促膝谈心,代表院党委考察新党员。他认真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出中肯的意见。他曾经获得“2004-200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奖---(中共厦大物理机电学院党委)。
(4)王余姜同志,虽然身体欠安、心脏做过外科手术,他仍然竭尽所能,受院党委指派,与若干名物理机电学院新吸收的预备党员促膝谈心,代表院党委考察新党员。
(5)陈荣钦同志,退休后仍在厦大的夜大学讲授“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而且在全国建行培训班也讲授同类课程;也在民办高校华夏学院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发挥余热。后来,身体欠佳手会发抖,才真正“退休”。
(6)钟茂声同志,在退休以后,仍然担任演武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第11组组长(下辖笃行1、2、3号楼的居民)工作。众所周知,计生工作是不好做的。可是他多年来扎扎实实地为人民服务,得到居民和社区领导的好评,多次荣获演武社区、思明区的表彰。
(7)徐尊坤同志,在退休以后,仍然留在机电系办公室主任位置工作,一直到找到接班人之后,才解脱。之后,他又被校人事处请去整理档案一段时间。更忙的是,他被离退休处请去担任海滨片区片组长。社区的老年人工作,很琐碎又很花时间。老徐无怨无悔踏踏实实地为居民服务,毫不马虎。
(8)黄太平同志,今年初转到我们支部。他于1996年从南航调到厦大来。在来厦大之前,他在飞机专业科研的各个方面做出很大成绩,先后获得国家2等,部、省级1、3等科技进步奖共9项,荣立航空航天工业部“七五预研”个人三等功。于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导,按照当时的规定,工作到70岁退休。2006年3月退休以后,继续为专业教学与学科建设做一点建议性的工作。今年初,院党委才把他的组织关系转到本支部。此外,2003~2008年,他担任福建航空学会理事长。今年换届改选,他卸任(72岁了)后仍被聘为名誉理事长,继续为福建省航空与教育事业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9)尤宣来同志,热爱科技工作。退休后一直是退而不休。头几年,仍然是不分白天黑夜、不论节假日还是周末,在身体条件许可下,安排自己合适的工作。在90年代,他被邀参加厦门大学资产评估所的评估工作,深入全省的许多工矿企业,为企业做好评估。比如,厦门的厦华电子厂的股份上市,他参加评估并且签了名,所以在网上可以查到尤工的名字。当有些单位有些精密仪器出了故障,别人修不了的,打电话来“求救”,他一定安排时间帮助修理。就如厦大化学系无机教研室的徐志固老师的实验室,有一台美国进口的光谱仪出了故障,之前他们已经请了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的庄高工和黄高工来修理;在不能修好的情况下,打电话请尤工去修。黄高工说,“老尤啊,你不来修,我们就回不去(福州)了”(他们原来就是熟悉的,半开玩笑)。在尤工的安排下,通过检查仪器、查阅资料、购买零件、更换零件,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修好了仪器,使它恢复正常功能。类似的生动实例还有很多。
在受返聘到“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时,为其修好从倒闭的“半导体四厂”购买来的二手10万元的旧设备;美国进口的“阻抗仪”、国产的“精缩仪”…等等。在购进成都“溅射仪”时,厂家几次调试都不合格;也是在尤工的精心检查下,及时查出该仪器所用的“北京真空电容器厂”的电容器触片出故障;由北京真空电容器厂确认并寄来新电容器。换上新电容器后,仪器正常工作。这件事,使得成都厂家心服口服表示感谢。北京厂家也表示歉意,并说,这种现象该厂也是第一次碰到,仅此一例。
此外,他还致力于发明创造,自费搞科研。他在退休后,取得国家专利十项;荣获国家专利局的银奖一次、铜奖一次;省618金奖一次、银奖一次、铜奖13次;市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具体情况摘要如下:
退休后,所获得专利10项,其名称、专利号按时间先后排列如下:晶体管灯数字交流电压表,ZL93209029.X;液晶数字交流电压、电流两用表,ZL95206601.7;温度可调控的衣服,ZL99202014.X;温度连续可调控显示的电热褥,ZL99246113.8;负载可调控、监示的电插座,ZL99245957.5;可数显电压、电流和温度的恒温自控仪,ZL02207276.4;带保安开关可数显的恒温自控仪,ZL200420005180.4;液晶交流电压和电流双显表,ZL200720006951.5;一种防止电热蚊帐过流与漏电的晶体管灯数显交流恒温装置,200720008504.3;晶体管灯数显交流电压电流功率保安插座(待批)。
全国发明协会银奖1项: 可数显电压、电流和温度的温度自控仪。
全国发明协会铜奖1项:负载可调控、监视的电插座。
福建省618金奖1项:负载可调控、监视的电插座。
福建省618银奖1项:带保安开关可数显的恒温自控仪;厦门市二等奖。
福建省618铜奖13项:液晶交流电压和电流双显表;晶体管灯交流电流、电压插座;电子直流保险丝;电子交流无感保险丝;电子交流有感保险丝;电子交流过流开关;电子交流漏电开关;电子交流保安盒;电子直流恒温控制仪;低成本,带数显的交流地热恒温自控仪;可调恒温电热蚊帐;低阻测量仪;场强、电流测量仪。
(10)林仲金同志退休后,应物理系的需求接受返聘任课。多年来,他担任硕士生的学位课“高等量子力学”。而且,多年来博士生的入学考试,林老师为“量子力学”科目出考题、改考卷;硕士生入学考试,他也为“量子力学”科目出考题、改考卷。曾为学院关工委委员,多年来,他受院党委指派,每年与若干名物理机电学院新吸收的预备党员促膝谈心,代表院党委考察新党员。
(11)曾 权同志退休后,一直忙个不停。1999-2001,吴伯僖教授、郭东辉教授外出,曾老师受吴伯僖教授的委托,代管“现代信息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3个批次2届完整毕业生12人。此外,曾老师应聘到民办高校华夏学院工作。1998-2004年,他的工作特别繁重。当时筹建初期,一切从零开始。他担任工科部主任,筹建5个专业:应用电子学、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从专业规划、教学大纲到教材选择等等。他讲授的课程,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JAVA语言、C语言、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工学,等等。于是,他被评为“2006年度福建高教名师”。此外,他还兼任物理机电学院关工委委员,多年来受院党委指派,与多名新吸收的预备党员谈话,代表院党委考察新党员。
特别是,今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的大爱心值得大家学习。他在5月16日看到报道有的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时,立即于第二天带了1000元到学院党委办公室准备交纳特殊党费。由于那天是周末,党委领导不在场,一位办事员对他说,还没有接到上级通知,不知道如何收取、如何交纳。他讲的是实话。曾老师为了能够及时救灾,他马上通过银行把1000元汇给厦门市红十字会。这件事,他没有对别人说,别人不知道。过了不久,校党委正式下发通知,那位院党委办事员打电话告诉曾老师说,党员现在可以交纳特殊党费了。曾老师二话没说,又拿了1100元到院党委交纳特殊党费。总之,这次抗震救灾活动,曾老师一个人前后多次捐款一共捐了2400元。
(12)许乔蓁同志退休后,起先因应物理系的需求返聘讲课;后来到萨本栋基金会义务性地工作至今(近几年来,有些许补贴)。萨本栋教授是厦大改私立为国立后的第一任校长。在那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厦门大学不仅保存了下来,而且更加发展壮大,成为加尔各答以东的第一个大学。萨校长自己却因为体脑透支,原来有网球运动员的好身体,却在长汀时期垮塌了,逝世时年纪才46岁多(1949.1)。萨校长的自强精神,使厦大人世世代代相传和发扬。尤其是,萨校长的学生对他极为崇敬。那些老校友在1999年自动组成萨本栋基金会,慷慨解囊、捐募资金,辅助厦大继续发展。许老师虽然没有机缘受教于萨校长,却已被萨校长的精神所感动,自费收集材料编辑了《萨本栋文集》,在老校友的赞助下出版了《萨本栋文集》(非卖品)。许老师心甘情愿地在萨氏基金会底下工作为厦大的继续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许老师退休后还兼任多种社会工作。他身为厦大关工委委员,每年都要到漳州校区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新生做三次报告,讲授厦门大学优良传统精神的“萨本栋自强精神”,爱国教育的“中国古代物理学硕果累累”,科普内容的“世界科技中心的几次大转移”。这是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新生学习专业铺下第一层基础。而且,他也是学院关工委委员,受院党委指派,每年与若干名物理机电学院新吸收的预备党员促膝谈心,代表院党委考察新党员。他是物理机电学院退休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已经两任,今年改选有望换人)。
作为厦门大学侨联发起人之一,27年来勤勤恳恳为厦大归侨服务,现在是厦大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73岁了,今年改选,有望退出)。参与创建厦门市微机电研究会,当选为秘书长(今年改选,应该换人)。
此外,他还担任厦门市老教授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市马来西亚归侨联谊会副理事长兼监事长;厦门市侨联委员。
由于许老师在退休后的继续工作,在学术上继续贡献,各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使得他在退休前由于受到长期搞基础课教学的限制而没能提升为正教授,于2006年经过厦门市老科协、福建省老科协认定,提升为正教授。
退休(1995年)后,他获得的主要奖项有:“1999国际老年人年”的“老有所为先进工作者”---(中共厦大党委、厦门大学);2001.7的“2000-200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厦大党委);2006的“2004-200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厦大物理机电学院党委);“2008年度老教授事业贡献奖先进个人”---(厦门市老教授协会)。
我们支部工作的体会是:退休党支部的党员,都是经过几十年党的教育培养的老同志。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自觉性都很强。所以,我们支部的工作,与都是年轻人的学生支部有所不同,与在岗的教职工支部也有差别。我们强调的是保持身体健康,以免拖累别人;活到老学到老,保持晚节;根据身体健康情况,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余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