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工作

矢志不渝葆本色,党旗飘扬映霞红—离休干部党总支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侧记

时间:2012年03月06日

来源:

浏览:

矢志不渝葆本色,党旗飘扬映霞红—离休干部党总支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侧记

发布时间:2011-12-19 19:02 浏览 152 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发展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应当是道德建设”……这此起彼伏的发言来自于一群银发矍铄的老人。他们,正在认真参加西村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热烈地学习讨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同样的场景,在东区、海滨、白城、大南等其余四个离休干部党小组内,如火如荼进行。

  在这美丽的东海之滨,风景如画的南强校园里,活跃着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基层党组织。这个党组织现有党员74人,其中,年龄最大95岁,年龄最小76岁,平均年龄82岁。她,就是厦门大学离休干部党总支。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离休干部党员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离休干部党总支紧跟形势,组织老党员认真学习讨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与时俱进,思想常新

  离休干部党总支始终把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贵在坚持、重在创新、务求实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总支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使老党员的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总支及时组织离休干部集体学习,邀请学校理论报告员洪成得教授专题解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辅导报告的形式认真研读全会文件,领会全会精神;号召老党员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积极在家自学会议精神。同时,总支经过学习研究,确定以“如何认识文化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如何理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内容为讨论主题,组织各党小组指定重点发言人,以召开组织生活会的形式,深入开展学习讨论。

  通过学习,老党员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有的老同志说到,“会议通过的公报中第一次以执政党文件形式明确了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目标,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甚至可以同1978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相提并论”,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支持才能走得更稳、更久”。通过学习,大家也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决经济强势发展与文化弱势发展之间矛盾的信心,激发了老党员的政治热情。

满腔赤诚,丹心一片

  离休干部党总支党员均已进入高龄高发病期。他们虽然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多年,但始终坚持学习,努力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党的宗旨不忘记,政治思想不褪色。

  大多数离休干部党员都有天天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党员欢欣鼓舞。许多老党员通过阅读《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报》、《福建老年报》、《厦门日报》以及《老干部参考》等报刊杂志,了解全会有关内容,有的还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老同志在学习讨论时,拿出厚厚的学习笔记,里面写满了有关对文化建设的解读;有的老同志撰写了长达几页的心得体会,从文化的定义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洋洋洒洒数千字,并主动在组织生活会上进行交流。

  有的老同志行动不便,仍坚持前来参加集中学习和组织生活会。原纪委书记梁敬生同志,坐着轮椅,在保姆的帮助下早早就到了会议室;西区党支部书记,81岁高龄的陈毅中同志,腿脚不便,他坚决推辞派车接送,步行到会主持参加;许良、萧丽娟、洪永宏等多位老同志,或拄着拐杖,或在保姆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前来参加学习,认认真真坚持到学习结束。他们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行动,展现了我校离休干部党员矢志不渝永葆本色的良好风貌,为我们在职年青党员树立了典范,起到了表率和示范作用。

务求实效,老有所为

  通过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离休干部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在文化建设中,运用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积极创先争优,争做“学习活动好、教育后代好、发挥作用好、保持本色好”的“四好”老党员。

  离休干部党总支积极组织搭建建言献策平台,组织老同志围绕弘扬“四种”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看法、提建议。海滨党小组有党员说到,“孔子学院在文化大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要继续发挥孔子学院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西村党小组党员从加强道德建设的角度,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有的党员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等方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离休干部党员认真学习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离休不离岗”的人生境界和崇高追求,以不同形式在各个领域创先争优,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立新功。总支书记卞守耆同志,担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积极投身弘扬“四种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关心下一代成长成才;党员刘光同志自2004年创办《鹭岛诗坛》,至今已出版了37期,前后十余万元的印刷费用都是他自费支出,其创作的小说曾获中国作家金秋创作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党员徐小玉同志笔耕不辍,曾在几十家报刊上发表过剧本、散文等三百多篇作品,并在各类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长达二十多万字的剧本《盖世之杰——吴禄贞大将军》曾先后被收入“世界华文文库”和“新世纪长白山文丛”,多次获一等奖。

  (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