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示范引领】生命科学学院退休党支部以高质量党建助力高质量事业发展

时间:2023年07月11日

来源:

浏览: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今年,我部会同组织部/党建办制定《厦门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六好”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方案》,以项目化管理方式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经过前期的组织申报、评选确定工作,首批评选6个示范创建单位,并推荐1个参评省级示范党支部。当前,“六好”党支部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我部将会同组织部/党建办对入选支部给予工作指导和经费支持,定期开展考核验收。

为宣传推广“六好”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近期,小编将陆续分享相关党支部的创建情况。

今天带来的是生命科学学院退休党支部。该支部已被推荐至福建省委老干部局参评省级示范党支部。6月30日,在厦门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暨2022-2023年“两优一先”表彰会上,该支部获评“厦门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创“六好”支部  强党建引擎——生命科学学院退休党支部以高质量党建助力高质量事业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退休党支部注重团结带领支部全体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注重教育引导支部成员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和党员义务,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支部坚持抓实理论武装、抓牢组织建设、抓好示范引领,围绕学院中心大局发挥作用,对标“七个有力”“六好”标准持续发力,助力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强化理论武装,学用结合有方有招

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支部坚持把加强思想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支部固定在生物一馆开展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引导老党员认真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强化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

推动理论武装长效化。支部充分考虑退休教工的特点,线上线下灵活推进理论学习,颇有成效。在全国两会、校庆、重大节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线上学习和研讨,关注社会热点,组织党员代表参加线下实践研学。支部党员司卓亚赴漳州东山参加“喜迎二十大”关工委专题学习班,黄田参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会并做好精神传达,袁立赴长汀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等,以点带面、承上启下推动理论学习长效化。

健全体制机制,组织建设有力有效

“上下联动”,加强工作指导。学院党委领导定期联系、关心退休支部。学院党委书记每年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为退休支部讲党课,分管离退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定期参加退休支部的组织生活、“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新春茶话会等支部活动,在职党员干部、党务秘书担任退休党支部联络员,协助支部做好组织学习、活动开展、宣传报道等工作。

“内外联络”,激发支部活力。学院组建离退休工作联络小组,由分管离退休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学院党委委员、退休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工会小组成员、校友秘书、党务秘书等共同参与,定期研究离退休工作,实时掌握老同志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及时更新退休教师生活台账,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组织走访退休党员及老同志,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问候;退休支部委员及支部党员骨干分工负责联系党员,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聚焦服务大局,作用发挥有声有色

助力思想政治引领,当好“领航员”。支部充分发挥退休党员骨干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原学院党委书记、支部党员司卓亚、黄田担任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带头扶掖后学。一是筑牢学生思想根基,在开学季、毕业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司卓亚讲授“党在我心中”专题党课;司卓亚、黄田等参加“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有为青年”毕业生思政教育活动。支部牵头在 “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立“五老”工作室,助力打造师生融合的“社区课堂”。二是健全“五育并举”,加强美育教育,推进中华文化传播,邀请退休党员陈如铭等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剪纸艺术;协助开展劳动实践,发动退休老教师、老党员指导学生在八闽园进行水稻等各类农作物种植;支部老党员、老同志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全方位融入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培养。

助力基层党建工作,当好“指导员”。支部党员司卓亚、黄田、刘广发、王义权等4位老同志先后担任学校特邀党建组织员,积极参与到学校、学院党委的党员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主动协助发展党员谈话等关键环节,严格把控发展党员工作,切实提升学院党员发展质量。历届退休党支部书记每年参加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指导师生党员骨干提升党务能力。围绕历次主题教育,定期开展退休党支部与师生党支部共建共创,加强老党员与青年师生的沟通交流。支部党员参与指导学院“扬才计划”培训班、星光训练营等党建活动,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助力百年学风传承,当好“宣传员”。支部以生物学科创建100周年为契机,协助总结梳理生物学学科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先进典型,讲好生物学科兴科育人好故事,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总结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特色,助力“厦门大学生物学学风传承及人才队伍研究”获批中国科协学风建设项目资助(全校唯一入选单位,2021年顺利通过验收)。参与院史资料编撰修订等工作,弘扬生科精神,传承优良师风学风,为学科百年传承贡献力量。参与策划百年学科系列专访,推出水稻遗传育种团队、细胞生物学团队等6个学科团队故事;推出汪德耀、唐崇惕、肖培根等14篇院士名家专访。由支部牵头、积极参与学院退休教职工、校友联系工作,协助组织召开多场座谈会、恳谈会,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学科百年盛典,共商学科发展大计。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当好“辅导员”。支部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教师培育工作。支部党员刘广发等主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员,深入课堂一线听课,开展教学督导,抓好教风学风。支部党员、全国教学名师沈明山教授积极投身学院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并与宋思扬、杨文川等老同志一起作为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专家评审,指导校院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助力学院斩获教学技能比赛特等奖2人,翻转课堂比赛特别奖1人。支部书记王义权教授担任学校人事处聘任工作观察员,对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等人事聘任工作程序进行审查把关,助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强化选树典型,示范引领有质有量

主动作为勇当先锋。支部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发挥党员先锋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部成员积极行动,以宣传、督导、捐款、献物等各种形式,力所能及地开展防疫,支持一线工作。支部成员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助力西部教育事业发展,退休教师刘润忠教授作为学校首批“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援派退休教师之一,前往喀什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援教,先后获得喀什大学“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最美教师”银龄教师团体。

积极挖掘选树典型。支部牵头、积极配合学院退休教师先进典型宣传工作。连续五年组织参加“读懂中国”活动,先后采访唐崇惕、沈明山、曾定、王侯聪、张娆挺等五位老师并制作推送、视频。唐仲璋、唐崇惕“父女院士”的科学家故事也在东南卫视《悦读·家》进行专题报道。在“读懂中国”活动中,我院选送的1个视频荣获全国最佳微视频并在中国教育台进行展演,多篇专访和视频作品获学校多项奖励。2018年、2019年、2020年学院连续三年获得“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