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11月12日,《福建老年报》头版“社会记录”栏目刊发了题为《教授当起“服务员”》的文章,介绍了我校退休教授黄诚宗老师。今天,小编就带您走近可敬可亲的黄教授。

他曾经是国家级田径裁判员,为中国大学生田径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他退休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运动会担任裁判长,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教练员和裁判员;
他是厦门大学老体协副秘书长、厦门登山专委会副会长,为发展老年体育事业不辞辛苦;
他待人诚恳,助人为乐,是邻里的贴心人。
他就是黄诚宗教授,今年79岁,厦门大学体委的原秘书长。
厦大老人的“服务员”
1997年,黄诚宗教授退休了,他决心用自己一身的体育技能为老年朋友服务。他大力动员厦大的退休教职员工,走出家门、融入集体,锻炼身体、健康生活。他积极组织开展地掷球、气排球等体育活动,并组队参加市里的比赛,活跃大家的晚年生活。
地掷球运动能锻炼老人手臂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又要思考战略战术,手脑并用有利于健康。
黄诚宗十分用心抓好厦大老年地掷球队的训练。他每周2- 4次到市老年活动中心指导队员练球。队员年龄大,他每次都会提前到场,打扫场地、搬运器材和分数牌……
黄诚宗教学认真又耐心:“要把2斤重的球抛向远方,首先要掌握最佳的发球姿势,站在起点线上,身体正对前方,还要注意速度、角度和方向。”他反复讲解,多次示范,老年队员渐渐掌握方法。训练完,黄诚宗又把几十斤重的器材搬回原处。队员都感激地说:“你是教授,又是服务员,真是辛苦了! ”经过多年的训练,这支队伍每年都能在市里的比赛中获奖。


登山队的好教练
厦门登山专委会的队员人数达 1.7万之多,要组织一场大型活动,离不开周密策划和安排。黄诚宗在登山专委会任职的6年中,负责组织每年的新春万人健步行、“五一”万人登山、趣味运动会等的策划、方案制订、器材用品筹备等工作,繁琐又辛苦。
他白天带领大家操练、布置场地,晚上在灯下写方案、制订规划、编排队伍秩序册,常常工作到深夜。老伴心疼地说:“你年纪大了,早点休息,让年轻的人干吧! ”但黄诚宗说:“万人健步行这样大型的活动必须周密安排,不能有半点马虎。”
2014年“新春万人健步行”活动时,登山专委会41个大队、6000多人参加。黄诚宗提前一天到现场,按规定地点、人数编排,用皮尺量好距离,用石灰粉画线并写上队名,以保证第二天大批人马到达时井然有序。
准备了一天,可是当晚一场大雨把石灰粉冲没了。第二天天没亮,他就和几名队员急忙赶到现场,重新画线,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满面。成员们见了都感激地说:“你辛苦了!”当浩浩荡荡的队伍有序行进时,黄诚宗开心地笑了。登山专委会每次活动的圆满成功,都离不开他的辛勤付出。



邻里的贴心人
“有事找老黄。”黄诚宗的热心助人在邻里间也是出了名的。谁家的水龙头坏了、自行车刹车不灵了,他都能随叫随到并给修好;哪家人外出旅行了,有快件、包裹,他帮忙代取,家里钥匙寄放在他家以便不时之需;同楼邻居上班去了,晒在室外的衣服被子,遇到下雨,他都帮忙收好;哪家有老人病了,他更是义不容辞帮助。
一次,邻居老教师突然心脏病发作,危在旦夕。黄诚宗接到求助电话后,马上拨通“120”,找来帮手,帮助医生把老教师从6楼抬下来送上救护车,确保病人送诊及时。
还有一次邻居黄大娘上街买菜,脚扭伤了,走不回来,黄诚宗知道了,立即到街上把黄大娘背回她在4楼的家。大娘的女儿知道后感慨地说:“真是远亲不如近邻。”
黄诚宗家门口有一口井,水质很好,附近的居民常来取水用。20多年来,他做了许多吊桶供大家取水。尤其在遭遇台风后断水的日子,取水的队伍排了十几米远,他又连夜新做了几个吊桶,供大家使用,解决无水之苦。


在退休的20年里,黄诚宗因他的热心和无私,多次被评为“福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国家优秀裁判员”、“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市妇联授予他“十佳团结互助好邻里”荣誉称号。


(摘自《福建老年报》2016年11月12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