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生

老年大学:漂洋过海的日本学员

时间:2017年05月26日

来源:

浏览:

初见松井千枝子,是在一个傍晚,夕阳的余晖柔和且温暖,她在空地上舞剑,挥剑的力度透露出她满满的精气神。她有着卷卷的短发,化着精致的妆容,粉红色的指甲油比手上的皱纹更为抢眼。

松井千枝子出生在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一个樱花盛开的四月天,今年已82岁了。

练剑中的松井千枝子

【让留学改变生活】

在80岁生日的早晨,松井千枝子恍然发现生活总是一成不变。“我的生活能有什么改变呢?”她如此自问。

当时,她学习太极拳已经19年了,获得了中国武术的初级段位,但是她的愿望仍旧是继续太极拳的学习。追溯到1997年,那时她在日本遇到了中国武术协会的邢艳玲老师,从那之后便开始学习太极拳,亦先后3次来到厦门参加武术交流。

在自己的百般斟酌和家人的支持下,松井千枝子决定来厦门大学留学,继续学习太极拳。

然而,留学之路并不简单。 “在日本,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80岁的人,而在中国,很容易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年龄。” 她说道。因为对学生年龄的限制,松井千枝子的计划受到了阻碍,差点来不了老年大学。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感到气馁。在体育教学部老师等人的帮助和协商下,她开始了改变生活之路。当时,她刚拿到中国武术3段位称号。

2015年9月,松井千枝子来到厦门,成为厦门大学老年大学的一名(年龄)超高生,先后学习了太极拳、健身气功、英语口语、绘画和音乐等课程。

老年大学在日本较少见。大多数日本女性在退休后,会选择积极投身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比如:茶道,插花。在中国,松井千枝子接触到了老年大学,当她初见这一群人精神抖擞地聚在一起学习,而大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她异常惊讶,也非常感动。“这能够让老年人经常用脑,变得头脑反应快。”她开心地说,“这是很好的事情!非常有价值!”

松井千枝子(右)和外国友人一起练剑


【四海之内皆朋友】

松井千枝子对厦门的一大印象是人们的热情。她的“求学之路”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初上绘画课时,绘画班的同学陪着她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买绘画工具。这是她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开心的事情。而在厦门的学习和生活中,她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廖若君是台湾一所大学的教师,也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位博士生,曾留学日本。她和松井千枝子的相遇,就源自她在手机营业厅里听到了熟悉的日语,两人一见如故,此后,廖若君便时常陪同松井千枝子采买生活用品。

只要有时间,廖若君就会与松井千枝子聚在一起。她把松井千枝子奉为自己的精神指标,并想成为这样的人。“老人有钱、有闲、有智慧,不要把他们当成一个大型家具,不知道丢到哪里。他们真的是宝贝!”她觉得,人和人的相处是磁场的力量,正能量的人会聚在一起。

余帆是公共事务学院的体育特长生,和松井千枝子结识于太极拳。每周,余帆都会和朋友一起教松井千枝子太极拳和三合剑,帮她讲解、纠正动作。她们之间的交流除了通过简单的英语和翻译软件之外,也可以是动作。

余帆想起那个雨季,她们坚持在冷风中练习,这位日本老太太给她捂手,帮她取暖。“当时不仅手感觉到了温暖,心也感觉到了温暖。”余帆说,“我不是本地人,瞬间有种家人就在身边的感觉。” 有时候,松井千枝子也会开玩笑说帮忙找日本男朋友,这样的闲话家常使得她成为如同亲朋一般的存在。

日语在中国并不普及,松井千枝子的很多朋友都不会说日语。因此,她与人的沟通需要借助英语,或者是翻译软件。不过她并不担心这一点,她暖暖地笑着说:“要理解对方的心情的话,语言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能用语言的话,用其它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这个城市温暖了她,而她也温暖了别人。

松井千枝子(右)和廖若君(左)聚餐



【一切归零从头来】

在廖若君的眼里,松井千枝子很积极地在搜集她在厦大所有美好的回忆,甚至会将每次练剑的视频拍下来,并带回日本给她的朋友分享。“所有活过来的人才会觉得,钱其实不重要,能够用钱买不到的美好回忆才是最珍贵的。”廖若君感慨到。谈及松井千枝子时,廖若君说到的一个高频词就是“正能量”。在她看来,书本上的叙述是没有温度的,而这个人是活生生地存在着的。

松井千枝子1957年毕业于武库川女子短期大学(现称武库川女子大学),毕业后,她便进入了神户旅行社工作,为日本国民设计出国旅行的路线。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和网络,如今习以为常的利用网络查阅旅行地的资料一事,在当时不可想象,因此旅行路线的规划只能是旅行社派人去当地考察,收集资料后再回国推荐。松井千枝子回忆起初次离开日本的情形——那是1965年,她搭乘着早期的飞机,从日本来到中国香港,调查旅行可行性。在收集了关于香港旅行的路线资料后,她再用打字机逐字逐字敲打出她认可的旅行计划。

在旅行社工作了19年后,松井千枝子先后创办了Welpine International和Cox & Kings Japan两家公司,均涉及跨国旅行项目,她也因此奔波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累计出国进行项目考察的次数在210次以上。

如今,她仍然担任着日本某一协会的理事一职。但是在厦门,这些并不为众人所知。她有着离开故土、离开已有成就,只身来到厦门求学的勇气。“她过去有很多辉煌的事业,但是她很快就放下了。”廖若君说,“她一到厦门就完全变成一个从零开始的学生,像海绵一样,可以把过去的一切都挤干。”

曾有一次廖若君和她约定课后一起吃饭,恰巧赶上松井千枝子的老师拖堂。廖若君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一对一教学课程,于是吃饭心切的她便怂恿松井千枝子翘课。“不行!这个老师很严格,而且我真的很有兴趣!”松井千枝子不为所动,继续聆听着老师的教学。事后廖若君说笑到:“我的学生都是翘课的,但是她不会。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松井千枝子也会努力地学习中文,虽然在音乐课上学唱中文歌曲有点困难,但是她依旧开心地跟着唱。她也会练习用中文写日记,久而久之,在与人的文字聊天中,她也能流利地打出一行中文。


【且行且善待生活】

松井千枝子住在校内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放眼望去便是绿树大海。她的书架上摆放着和太极拳、健身气功有关的书籍和光碟,墙上贴着大幅的中国地图,桌子上收着朋友送给她的陶艺盘子。住在她附近的是各国留学生,她期待着在学习厦门本地文化的同时,也能接触很多外国文化。

这是一位紧跟潮流前线的女士。互联网开始普及的时候,松井千枝子已逾半百。而如今,她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并通过微信和朋友们联络。她也喜欢时尚潮流的衣服和发型,每天把自己收拾得精神焕发。

她也会有一些小小的烦恼——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因为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太多。她希望能够有五倍的时间,把生活投入兴趣和追求中——她想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再将这些文化传递到日本,让她的国民了解中国;她也记挂着一块刻着汉字的石碑,她的祖先来自西安,那块石碑就是一种记录,作为家里的长女,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追溯家族的历史……

松井千枝子有着一个可爱的曾孙女Elena,现年6岁。她看着曾孙女从襁褓到蹦蹦跳跳的年纪,幻想着小姑娘长大后的模样。她开始絮絮叨叨地写上想对小姑娘说的话,想着等小姑娘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将这些满载曾祖母关怀的纸张封存在时间胶囊里,留到小姑娘变成20岁的大姑娘时再送给她。

我有幸拿到一小份时间胶囊的副本,里面夹杂着日文、中文、英文,既说着朋友来往等身边小事,也说着全球变暖的世界问题。字里行间,尽是她对生活满足欣喜的感情表达。在末尾,她对她的小姑娘说:

There is nothing in your life that does not have meaningTake care(你生活中出现的一切皆意义非凡!要善待它们!)




诚挚感谢外文学院日语口译专业洪玮同学对此次采写的贡献!


文:《厦大老年》记者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