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圭璋 厦门大学经济系离退休支部书记)
我们支部成立于1994年,至今15年了,现有党员25人,基本上都是教授和副教授,其中有少数是参加地下斗争的革命老前辈,多数是建国后入党的。支部党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科研的工作者,本身具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较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二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因为,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科学研究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本人说过,他相信共产主义必胜,绝不是由于在感情上同情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和阶级地位所决定的,而完全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研究中得出的人类社会最终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结论。这就使支部党员坚信共产主义迟早必胜。基于有此认识,支部党员对中国数十年来发生的变化和发展,较容易从理论上去理解和接受也决定了支部党员始终能够做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支部党员基本上是从毕业到离退休,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养成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思想。因此,支部的多数党员在离退休后,保持革命朝气,齐心协力,自觉地活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和科研等领域,继续努力工作,发挥余热,作出贡献。同时,也使党支部长期以来,保持着战斗力,有影响、有生气的团结整体,起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所以,在2001年曾被评为全省的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
支部的全体党员经常讨论和思考,如何长期有效的保持党支部的先进性和作用?大家都能认识到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它是党肌体的细胞,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的基础是组织党员来贯彻和完成党在各个时期,提出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基本保证所在。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状况,或者说,党支部能否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其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和先进作用,这是直接影响或决定我党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甚至于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和失败。而作为离退休党支部,虽然身上担子轻了,但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和性质应当是同等的重要,必须把党支部建设好。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支部的党员已经从教师岗位上退下,不再担任法定的工作,这就有可能给党员带来放松自己,自由主义,降低共产党员要求的现象。同时,离开工作实际也给使思想落后于现实,落后于时代步伐,不能与时俱进。党支部就将会失去党员的先进性和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此,大家都认为必须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理论武装,特别是当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后,我们坚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党支部,才能确保党支部的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主要做到“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抓好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治理论学习。支部党员虽然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较强的,但是,它毕竟是已定的理论和观念,而就整个世界和中国社会而言,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共产主义的实现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过程,在这过程中,必然有很多发展阶段,例如中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发展到成熟的社会主义,直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新问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基于此,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下,适时地制定新的方针、政策,路线采取新举措,提出新的具体的奋斗目标,例如,三大改造后,提出经济建设,现在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短期内奔“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革命实践发展了,要求革命理论要创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党员认识到不能满足于过去已学习到的理论,不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原有的理论和观念上。按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于:务实、发展、创新。所以党支部强调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学习新的政治理论,对待党中央在各个时期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奋斗目标,必须及时组织学习,而且采取正确的态度是:努力学习,正确指令、坚决贯彻。正是党支部坚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使支部党员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跟上新形势的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使党员更好发挥专长、贡献余热,也使党支部建设成贯彻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集体,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和谐社会”团结奋斗。
由于党支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保证了支部党员的先进性。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广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又是与时俱进的。党的先进性是靠千千万万广大党员高素质的思想和行动来实现,党支部努力把党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转化为党员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自党支部成立以来,党员基本上能够严于律己、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任何复杂环境考验。同时,大家深感共产党员不能落后,通过对改革、发展、创新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学习,能够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真理会和思考党提出的新方针政策,以及新举措,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根据个人的专长和兴趣,力能所及的参加到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中去,发挥余热,起到共产党员的先进作用。
第二,坚持鼓励党员发挥专长优势,贡献余热。
支部党员绝大多数是有专长的,支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把握改革开放,实践创新的精神,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党员活动的领域:首先,是教书育人,表现在帮助组织上培养青年教师。长期以来,青年教师从备课到上讲台,都由指定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使其顺利上台讲课老教师离退休后,仍然发扬这个优良风气,不同的是,过去是由组织上分配进行的,现在是自愿式的同志般的交谈。帮助青年教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功底,提高综合素质,这种奉献尽管绵薄,但对培养教师队伍的接班人,作出了一定贡献。与此同时,还帮助党的组织培养和教育青年学生。由于在离退休党员中,有的是亲身经历地下斗争,有的是亲身经历50-70年代的我国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过程,既树立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思想品德,又亲眼目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具有较成熟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也更体会到改革开放,发展创新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通过党课、用课作报告、座谈会,以及与预备党员谈话等方式,从革命传统、思想品德、世界观,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多方面进行较有说服力的教育,起到传道解惑的作用,在培养青年学生德才兼备,具有正确思想和明确的政治方向的工作中,作出一定的贡献。
其次,参与经济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参谋作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要发展。我系根据这个发展的需要,新增加了研究生博士点3个和5个硕士点,以及提高本科经济学专业质量,但它建成为教育部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有数位离退休党员参加这些工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是全国第一个被批准建立的研究生博士点。有一位离休党员就是第一任的博士生导师。还如经济系的同志说:“没有离退休党支部发挥作用就没有经济系博士点的成长壮大和经济学人才基地的建成”。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项中心,而教材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经济系教材系列建设中,数位离退休党员参加编写,都能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新论点要求修改或新编教材,有的获得厦大南强奖或省优秀教材奖。有的党员手头上都有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但并没有因离退休而放弃,依然孜孜不倦地埋头科研,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能结合实际,研究新问题而写出文章和专著,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而且,其中有些文章获全国、省、市优秀论文奖。
最后,党支部组织和鼓励党员,根据个人的专长、爱好、多渠道、多方式地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直接为社会服务。例如,有的党员被派去承担省级机关立项任务;有“福建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的多项科研课题,定期深入福建省有关县、市、地进行调研,写出论文,其中有二位党员在2000年,获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优秀成果奖。还有参加省级机关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福建省百名社科专家老区行”活动,对老区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并有二位学员的二篇论文荣获“优秀建筑奖”,为老区经济发展的谋献策。特别是在年决福建省“三农问题”和“海西建设”上,提出有益的建议,得到省政府的重视。此外,支部党员中,有的善于作基层工作,而被厦门市总工会,厦门大学宣传部聘为理论报告员,他们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对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下岗职工,失业妇女等的就业安排问题,做200多场报告,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以及指出个人应抱的正确态度,这对稳定人心,耕建“和谐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坚持抓好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的建设。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它承担领导、组织和团结广大党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奋斗的具体任务,在此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抓好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首先,我们抓坚持,按照上级党委规定,定期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加强党员的党性观念,防止焕散思想滋长,因此,党员虽然离退休了,但他们的党性是强的,例如,在长达半年多的“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无一缺席并认真写出“自我党性活动报告”。其次,抓组织生活的内容的建设,回顾15年来,组织生活的内容是充实的,也是丰富多彩的,首当其冲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理论是旗帜和方向,也是党员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长期以来,对党的重大决策和理论的出台,党支部必定组织进行学习,以自学为主,适当集中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根据离退休党员已离退工作岗位的特点,有可能产生脱离实际,不了解现实的思想,如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呢?党支部采取请进来或带出来的办法解决。请进来,就是请有关的领导介绍情况,及时了解校系的发展,而带出去就是经常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了解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党员的思想永远跟上形势 ,更加对党的热爱和信心,也使党员对党事业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量力而行的继续发挥余热,实践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时的科学理论。党支部今后将继续领导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同时,也将继续高举科学发展观这个重要指导方针,把党支部建设成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集体,继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贡献,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耕建“和谐社会”献出一份力量。
中共厦门大学经济系离退休支部
2008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