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中旬,厦门大学银龄志愿服务队七组银龄志愿者通过电话联络、上门探望、义务理发、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启动“年老长者的贴心人”工作,对33位结对帮扶老同志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进行首轮探访摸排,为有需要的老同志送去温暖与关怀。


4月23日下午,银龄志愿服务队召开第一次工作总结交流会。林金枝、郑建华、周一钦、俞云平、孙怀清、柯志坚、张秀珍七位银龄志愿组长齐聚一堂,交流首轮走访情况、总结服务经验。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贺文英主持会议。
会上,七位组长依次详细介绍了本组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补充完善了33名老同志具体生活情况与实际困难需求。针对首轮探访摸排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银龄志愿者们展开热烈讨论。他们提出,帮扶对象的筛选标准应更加具体并更有针对性,便于银龄志愿者们根据老同志的个性化需求精准定策,常态化开展上门探望、电话慰问、义务理发、生活照料、数码指导等特色服务,确保关爱行动高质高效。他们建议,针对居住在校内的老同志普遍反映的因外送人员无法入校导致线上采购的急用药品“进校难”、高龄老同志“取药难”问题,进一步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打通药品配送“最后一公里”并建立长效机制。他们希望,能继续拓宽志愿者队伍,鼓励更多“活力银龄”加入,形成良性循环,让志愿服务的温暖惠及更多老同志。
贺文英对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她强调,银龄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生动实践,不仅彰显了对老同志的深切关怀,更是弘扬志愿精神、传承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段时期,除担任“年老长者的贴心人”结对帮扶年老长者外,银龄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学校离退休教职工游园活动的筹备与组织,展现了“银发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价值。下一阶段,离退休工作部将从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培训技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创设多样化服务场景、加强志愿者技能培训,吸引更多老同志以更便捷的形式参与志愿服务。同时,学校银龄志愿服务工作将向校园文化的“传播者”、 和谐校园的“主人翁”等方向探索拓展,充分发挥银龄志愿者丰富人生阅历和深厚校园情怀的经验优势和智力优势,鼓励他们以向上向善的“银发力量”继续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