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向女儿表达捐献意愿
8月23日傍晚,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房内,黄吉平陷入昏迷,此前,他交代病床边的女儿,通知在厦大侨办工作的陈有理到医院来。
“他看到病床左侧的我,就拼命地和我点头,努力地想说出话来。”到医院后,陈有理很快理解了黄老的用意,“你放心,我会帮你办后面的事”。听到这话,黄老安心地闭上了眼睛。而直到这时,黄女士才看到了黄老的遗体捐献登记表。
黄女士回忆,大约两年前,黄老第一次和她谈起遗体捐献的事,“我没有明确反对,也没有积极支持,他前后和我说过四次,又悄悄把所有手续都办了”。此后,黄女士也将父亲的想法告知了身在国外的两个姐姐,“姐姐说,如果父亲很坚持,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生命中最后一次爱国表达
陈有理清晰地记得,2011年6月11日,黄老两口子在自己家中填写了登记表,“他有心脏病,去红十字会办登记手续不方便,就委托我帮他办理所有手续”。
陈有理的母亲陈安尼是黄老的好友,也是厦门市第4例遗体捐献者,第一位高龄遗体捐献者。根据陈有理掌握的资料,已经有10位曾在厦大工作的归国华侨,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这应该也是一种老侨文化吧,他们这个群体真的很爱国”。
那一天,在填表的时候,黄老问陈有理:“我那么老了,角膜能不能用?”“人家90多岁的都能用,可以的。”陈有理回答。“只要有用,人家需要,我就捐!”黄老听后斩钉截铁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