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生

厦门网:孙福生:为教育事业奉献余热

时间:2011年06月19日

来源:

浏览:

 为教育事业奉献余热——记优秀共产党员人文学院孙福生教授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任教,直至退休,整整40年,孙福生把满腔真情都献给了教育科研事业。

  退休之前的孙福生,每天起来总有忙不完的事,又是教学科研,又是行政事务。退休后,孙福生清闲了许多,生活节奏、生活主题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变的是多年养成的读书习惯,以及骨子里的育人热情。

  年近八十的他,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上网浏览新闻。睿智的思考、理性的分析和原有的史学积淀,让他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总是见解独到、鞭辟入里。他笑言,自己给自己下了任务,每年至少公开发表一篇论文,而这并不是为了要争什么名誉,仅仅是对自己的一份期望。2005年,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南亚地区史和国际关系论集》汇集了他的28篇研究论文。2009年,基于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英语基础,孙福生受邀参与翻译了《世界现代史》。虽然退休,孙福生的科研之路仍在继续,精彩别样。

  孙福生从教多年,他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有着独特的魅力。教师的价值不能通过自己,只能通过学生体现。看到学生有出息,当老师的哪个不高兴?有些时间的孙福生,还想为学生们干点事。他为学生开设了第一场讲座,结合热点,针砭时弊。结果讲座受到学生热捧,座无虚席。兴奋之余,他深受学生求知的热情所感动。于是他积极组织退休老专家,发挥专长,开设讲座,为学校师生授道解惑。如今,“老教授论坛”已经开设了几百场,内容涉及弘扬厦大校史“四种精神”的革命和学术优良传统、时政热点、学科前沿、科技创新以及青年修养、青年健康等各个方面,深受厦大师生欢迎,并享有“第二课堂”的美誉。

  组织“老教授论坛”的过程中,有学生向他反映:“老教授的讲座,很多同学听了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大家想更近距离的与这些老教授接触,领略老教授风采,体会老教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为人处事的做人道理。”

  在与青年学生的多次促膝谈心中,孙福生愈发感受到师生之间发自内心交流的必要。于是在他的号召下,老教授协会与学生社团共同发起名为“走进老教授”的活动。围绕“做人”与“做学问”的主题,老教授热情地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两年来,已有几百学生进行了60多批次家访座谈。单他自己,就接待了三百多名学生。这项活动搭起了老教授与学生们沟通的桥梁,老教授以自己的丰富经历和人生感悟帮助学生,学生也以自己的青春活力感染老师和激活老师的思维。参加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得到了“很多指导性意见”;有学生认为,到老教授家里聆听老教授的人生感悟对他们而言“是震撼,是收获”;学生们经常打电话、发邮件,还寄来贺卡,与老教授们保持着联系。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虽然老之已至,孙福生还在继续努力付出着,用行动书写自己的价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