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厦门大学离退休工作委员会
厦门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处)
政策法规
上级文件
学校文件
部门文件
党建专栏
主题教育
支部工作
党员风采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简讯
理论文章
厦大老年
基层动态
社团组织
老年人体育协会
老教授协会
老教师合唱团
南强晚晴
银龄时光
学习感悟
银发人生
服务指南
办事指南
便民服务
社会养老机构服务
养生保健
银发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南强晚晴
银发人生
正文
厦门日报:陈如栋前日辞世 生前愿望得实现
时间:2013年04月21日
来源:
浏览:
本报讯 (记者 佘峥)厦大退休讲师陈如栋7日晚离开人世,他为需要光明的眼疾患者留下他的眼角膜,为医学院学生留下他的遗体。
还没过70岁生日的陈如栋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老师,知道自己患上胰腺癌后,发了几通“大脾气”,终于说服女儿在器官和遗体登记表上签字,他要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把他的身体,捐给厦大医学院(详见本报3月27日第17版报道)。
上月26日,在第一医院病床上接受本报采访时,陈如栋解释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也利家庭的事。他还请求说:“不要‘过奖’我,再过一二十年,这样的事会很普遍。”
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昨天,厦门市遗体与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家主任王蓉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说,厦门大学陈如栋(老师)昨天离开了,他的家属实现了他的遗愿。
王蓉接受本报采访时说,7日晚得到陈如栋去世的消息,随即赶到医院。处于巨大悲痛之中的陈如栋的女儿,已经根据父亲的意愿,理智地联系各医疗单位。陈如栋的眼角膜在去世不久后被摘除。本报获悉,陈如栋的遗体在昨日下午送到厦大医学院,校方还会为他举行告别仪式。
这位教授有机化学的老师,在去世后将继续用他的躯干教导学生。厦大医学院说,遗体捐赠的意义在于:医学院学生今后是要当大夫的,他必须知道人体内器官构造——长在哪里,前后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解剖教学来获得认识。院方说,不止医学院的学生,甚至已经工作了好些年的临床医生,常常也需要这类实践。
这应该也是陈如栋的心愿,陈如栋患的是胰腺癌,在医学上,胰腺癌很容易和胃病混淆,常常贻误病情。陈如栋因此认为,如果他捐献自己的遗体,或许能让医学院学生通过解剖搞清楚:有肿瘤的胰腺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办法将其和胃病区别开来。
以教学严格而著称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陈如栋,研究的是量子有机化学。陈如栋二十多年前翻译出版的外国教材,至今还在被人使用。厦大化院一位从事有机化学的教授说,他当时编印的讲义,现在重新出版的话,应该还会是超前的。
陈如栋的同事如此形容他:个性独特、倔强,人也直,“肚子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学生眼中,陈如栋以严格而著称。厦大化院原党委副书记潘宝柱也曾是陈如栋的学生,他说,他是有学问的老师,感觉他一心想把自己知道的教给学生,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可想而知,陈如栋对学生的要求不会低,每次考试,总会考倒一大片,一些学生颇有怨言。
不过,在本报上月底刊登陈如栋要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消息后,陈如栋20年前在厦大生物系教授的陈姓学生联系本报记者,希望能到医院看看他。这位学生说,当初他们都抱怨老师太严格了,但是现在看来,陈如栋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上周她和另外一名学生赶到医院看望了老师。陈如栋只教了他们一个学期,已经不太记得他们了,但是仍然十分高兴,还问起他们的一个同学。而这位学生听说老师的挂念后,第二天从上海坐飞机回厦门,和陈如栋见了一面。
陈姓学生说,当天他们回忆了一些往事,老师问他们:我是不是对你们太严格了?学生们给了他彻底否定的回答。
陈姓学生说,在回家路上,她和同学讨论了这个问题,她说,这位只教他们一学期的老师,之所以在二十年后还深深触动他们的心灵,原因在于:他不当好好先生,不屈从及格率、高分率,顽强地坚守自己“教出高水平学生”的理念。
上一篇:
厦门日报:厦大海关史教授走完98岁人生 退休后写海关史巨著
下一篇:
光明日报:葛家澍:会计学界一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