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设置
厦门大学离退休工作委员会
厦门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处)
政策法规
上级文件
学校文件
部门文件
党建专栏
主题教育
支部工作
党员风采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简讯
理论文章
厦大老年
基层动态
社团组织
老年人体育协会
老教授协会
老教师合唱团
南强晚晴
银龄时光
学习感悟
银发人生
服务指南
办事指南
便民服务
社会养老机构服务
养生保健
银发人生
当前位置:
首页
南强晚晴
银发人生
正文
厦门日报:李维祀曾参与创作郑成功像 雕塑大师走完艺术人生
时间:2013年07月23日
来源:
浏览: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李维祀在中国美术界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不过普通厦门市民对他的熟知程度,则远不及他参与创作的那座鼓浪屿郑成功像了。
他被艺术同行视为一个低调的大师。三年前,他在中央美院雕塑系的老同学曾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那一两届的同学中,没有人的艺术建树能超过他——他的这些同学当中,不少都是中国雕塑界数一数二的大家。
这位曾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的雕塑大师,在四天前走完了他不凡的艺术人生。
本报记者 赖毅
地道厂矿工人
被他点拨成美术大家
受李维祀影响的那一代三明美术人,迅速成长为福建美术界的中坚力量
李维祀早年的创作之路,走得并不平坦。1964年从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后没几年,就赶上了下放,1970年到1982年,他在三明一待12年。
下放的十几年中,受限于当地条件,他的雕塑创作几乎停滞,不过他此间在群众美术教育上所做的贡献,意义绝不逊于创作。
当时,三明的众多青年美术爱好者因李维祀组织聚集在一起,上课,采风,办展览;李维祀还时常下到工矿厂区,教工人画素描、国画。在恢复高考的头几年,福建考上当时的中央美院及中国美院等一流美术院校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三明——这些都算是李维祀的学生。
受李维祀影响的那一代三明美术人,迅速成长为福建美术界的中坚力量——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庄南鹏,华侨大学美术系主任江松,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谭东铿,原集美大学美术系主任陈和坪,以及原福建美术出版社社长林超,都出自三明。江松最初在三明时是个地地道道的厂矿工人,经李维祀点拨,成为了美术大家。李维祀至今被三明美术人视为“一面旗帜”。
林则徐纪念像
让他一举成名
为了完成作品,5天5夜没睡觉,曾因此突发脑溢血住院
李维祀创作生涯的转折始于鼓浪屿郑成功像。1982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建议在厦门建一尊郑成功像,李维祀由此被选入“郑成功雕塑创作组”。
几乎与此同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也开始筹建。郑成功像落成之后,李维祀便被调往厦大艺术学院,成为创院元老。
李维祀从此进入了他创作的黄金时期,拿出的第一件作品《林则徐纪念像》便让他一举成名。
李维祀的“关门弟子”、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吴荣华告诉记者,为了创作林则徐雕塑,李维祀几乎成了林则徐专家——反复阅读有关林则徐的历史文献和书籍,四处走访文史专家,多次和林则徐后人交流,林则徐童年时代的诗词,他都能随口背出。吴荣华说,在创作《林则徐充军伊犁》时,李维祀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下放的经历感受,作品也因此更具情感张力。
李维祀曾经为完成作品,5天5夜没有睡觉。作品完成后,他也因突发脑溢血住院。晚年,他被帕金森症折磨了十多年——对一个必须靠手落实思想的雕塑家来说,这种病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老师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有很多好的想法,没办法通过作品去表达。”吴荣华说。
大块头为人随和
易中天叫他“大老李”
据说要写信给他,只需写上“三明 大老李收”,就一定能寄到他手上
来自东北的李维祀块头很大,为人却特别热情随和,没有一点架子。在三明的时候,他有个“著名”绰号:大老李。据说要写信给他,只需写上“三明 大老李收”,就一定能寄到他手上。
很多年以后和他熟识的易中天,也喜欢这么称呼他。
李维祀的惜才爱才众所周知,他的一名“非在编”弟子杜龙生对此感触颇深。这位在厦门小有名气的民间美术家,20多年前还是个初中毕业便辍学在家的灌口农家孩子。当时他成天在家做泥塑,作品摆了上千件。
其时,李维祀已是厦大艺术学院的教授,杜龙生试着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指点。让他意外的是,过了一段时间,真的收到了回信。随后,李维祀还去造访杜龙生家,杜龙生的父母大受触动,从此便大力支持儿子做泥塑。
不久后,杜龙生便被李维祀安排到自己在厦大的一个业余雕塑进修工作室学习,不收杜龙生一分学费,还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吃住全包。
如今杜龙生办起工艺品工厂,产业很快做大。有钱后,杜龙生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集美给李维祀建了幢小别墅,配了个工作室。
人物名片
李维祀和他的林则徐雕塑。
李维祀 (1937.2—2011.6),别名恺父, 辽宁黑山人。擅长雕塑、水墨画。作品《林则徐像》、《林默娘》和《林则徐充军伊犁》分别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出版有《李维祀素描集》和《李维祀的雕塑艺术》等。
李维祀作品《空》。
李维祀作品《天问》。
(本组图/李维祀学生提供)
上一篇:
《福布斯》中文版:厦大退休教授刘祥南 创业永远不会晚
下一篇:
新华网:厦门大学原校长陈传鸿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