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老年大学篆刻班任课老师王守桢的教学有两个指导思想:一是“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二是“印为时而刻”。第一点讲的是篆刻与书法的关系,也就是篆刻艺术的内部规律;第二点讲的是篆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就是篆刻的外部规律。
篆刻教学坚持“印为时而刻”的原则。王老师在老年大学开办篆刻班,教学篆刻已近30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教授学员学习掌握内部规律、篆刻技巧的同时,紧密结合国家、社会、学校的大事,确定专题,组织学员刻制篆刻作品,参加各种展览。这样做,既提高了篆刻技术水平,又配合国家、社会、学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宣传活动,同时也提高了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
篆刻教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今年初,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王守桢老师就提出篆刻“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篆刻专题。于是发动大家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搜集可用于篆刻的词条几十个。归纳起来,可用“一、二、三、五、八”几个数字加以概括:
“一”就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就是两个翻一番;
“三”就是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五”就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八”就是八个必须。
经筛选,从数十条词条中挑出了30多条,每个词条刻成一个印章,做成两幅篆刻作品,参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厦门大学建校92周年书画展”,既丰富了展览的内容,又加深了学员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认识,振奋了精神,更加坚定了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心。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组篆刻,这组篆刻共12个词、24个字,刻成12个印章,分三个层次:
对国家的层次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对社会的层次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对公民的层次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三个倡导,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义。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规范意义,也具有普遍的深远意义;不仅对我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篆刻班 林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