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我校退休教师在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时间:2022年07月01日

来源:

浏览:

6月28日下午,厦门大学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暨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和“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表彰会。会上,校党委书记张荣为外文学院张礼龙、管理学院黄定基、公共事务学院张添赞、继续教育学院李玉叶、台湾研究院陈俊元、化学化工学院潘宝柱等六位中共中央“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佩戴纪念章。潘宝柱代表老教师在会上发言。



潘宝柱、陈俊元两位老师在会后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在党50年的感悟与体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化学化工学院 潘宝柱(71岁):


今年5月是我入党50年,我获得了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感到非常荣幸!我谈一下在党50年的感悟与体会。

1969年9月,尚未成年的我,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来到闽北贫困山区光泽县李坊公社上观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我新的人生旅程。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心潮澎湃,美好的记忆深深嵌入我的心中。六年知青岁月,我与乡亲们风雨同舟,让我最难忘的是初春我们光着脚在刺骨的水田里,夏日在热水般的稻田中劳作,乡亲们手把手教会我们插秧、除草、割稻。让我更难忘的是我们知青响应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白手起家建成40千瓦水电站,解决了乡亲们的用电问题。为改造低产田,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我们成立青年突出队,我任队长,发扬不怕吃苦精神,使烂泥田获得水稻丰产。这点点滴滴是乡亲们教育了我,是毛泽东思想抚育我成长。

知青岁月锻炼了我的筋骨,磨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1972年5月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为我走好人生之路,书写人生篇章夯实了基础。

作为一名在党50年的老党员,我亲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切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2019年9月,我们上观村知青50周年聚会,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改革开放40多年,上观村旧貌换新颜,故乡变化太大了。昔日荒山秃顶,如今绿水青山,村村通公路,户户盖新房,用上自来水,农田实现从插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这是我当年做梦都想不到的,由此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国理念的伟大正确。

我于1975年9月保送到厦大化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2011年退休。在化院学习工作 36年,见证了化院的发展壮大,发展到今天成为化学及相关学科科研重镇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输送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我深切体会到,化院能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校院系党组织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大批老党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刘正坤、王火、蔡启瑞、林祖庚、周绍民、黄如彬、吴辉煌、蔡维平、付锦坤、王尊本、安丽思、潘容华等一大批老党员。他们一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很强的党性原则,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工作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求名利,不讲报酬,有难事、脏活、啃硬骨头的事冲在前,为厦大和化院的发展呕心沥血,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这是化院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培育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科学家和党政领导干部。这些精神财富深深教育感染了我,鞭策激励着我,我以他们为榜样、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2011年我退休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退休不褪色,承担了院关工委的工作,以及校党建巡视和党建联络员的工作。我负责联络新闻传播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认真落实校党委要求,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多次列席两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列席中心组学习及党支部组织生活等各类活动,认真指导两院党委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促进两院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我意识到“光荣在党50年”是一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更是一份重于千斤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党员,在余生之年,我将继续发光发热,为党的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台湾研究院 陈俊元(78岁):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颁发,是对广大老党员的一份尊重和关爱,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砥砺奋斗的赓续,不仅有利于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也将激励广大新时代党员在党爱党、忧党、为党,用忠诚、干净、担当开创党和人民事业的新局面。

我是1971年9月5日在军垦农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党龄50年10个月。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哺育、教育、培养了我,给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使我几十年来,坚定理想信念,踏实做事,老实做人,恪尽职守,砥砺前行,尽己所能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我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党员,自视对党忠诚,但由于能力所限,没能为国家做出什么大贡献,和焦裕禄、邓稼先、张富清、张桂梅比,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了报答党的恩情,缩短与许许多多党内先进人物的差距,我牢记到了退休年龄,工作可以退,但党员身份不能退;岗可以离,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离。为此,决心趁着自己还耳聪目明,坚持找准位置,继续发挥余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对党的忠诚。诸如:毅然辞去了待遇优渥的公司顾问职务,义务到老教授协会办公室工作,负责协会几乎所有的电子文字工作,并且一年360天几乎从不休息, 17年如一日一以贯之,为老教授协会的发展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依照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舞厅、思明区活动中心和厦门大学工会活动中心的要求,花费大量精力把自己历时二三十年收集编辑的1000多首精美动听的交谊舞曲重新修改编辑,无偿提供给他们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舞厅的音乐效果,受到广大交谊舞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为缔造美丽厦门、和谐校园,坚持做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头,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诸如道路破损、树木修剪、公交车站点的设置、交通隐患的消除、居民小区罐装煤气的供需使用、新冠疫情暴发后电梯的定时消毒等等。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厦门市和厦大有关部门及时采纳,内心很是欣慰。

今天我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心情格外激动。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重于千斤的责任。我将以此为动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永远跟党走。要把这次党对老党员的关怀,作为我为党工作的新起点,牢记入党誓词,为民服务的初心,对党感恩一生,回报一世,在有生之年继续发光发热,尽己所能为身边群众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用实际行动书写一生为党砥砺奋斗的新篇章。

(离退休工作部综合潘宝柱、陈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