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共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成立80周年,7月7日上午,来自学生会、研究生会、厦大青年宣传中心、社团联合会等学生机构的青年学生党员代表拜访了未力工、谢白秋、蒋林和陈启英等四位曾在我校工作的老党员、老战士、老同志。他们曾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崇高的精神品质永远值得年轻一辈学习。
年过八旬的未力工曾任我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参与我校校史、党史的编纂工作,共计约五百万字。即使在离休后仍然关注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从新校区的选址到建设再到竣工,已是高龄老人的他曾四次莅临漳州校区。未老时常翻阅《厦门大学报》,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消息,还询问我们有关三学期制和就业率的相关问题。这种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精神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青年学生。
已有70年党龄的谢白秋老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年轻时代如何经受严格考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告诫我们年轻一代即使物质生活丰富了,也不能忘记历史,“有些历史要及时‘补救’,历史不能断层,历史要让年轻人知道。”谢老还保存着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纪念章,一枚枚纪念章勾起了谢老对往事的回忆。
从一位上海的“娇小姐”到投奔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蒋林老师指着一张张记录历史的照片,讲起了自己的故事。“那是我的理想”,蒋老是这么解释自己为何能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投奔到苏北边区的艰苦战争中的,“中国发展到现在,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实现了。”
已过九旬的陈启英老先生则用“保”“卫”“和”“平”等字眼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陈老解释说,这是让后人永远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时代。
聆听这些老党员、老同志、老战士的亲身经历,是历史的再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将义不容辞的融入到党在新时期的建设事业中,为党贡献自己的力量。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尹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