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年迈的父母老爱上当

时间:2016年11月02日

来源:

浏览:


【前言】在10月30日的厦门晚报A16版,编辑收到一条读者来信。这名读者是一位与父母异地生活的孝顺女儿。但最近她发现父母不仅买了许多“三无”的保健品,还拿出存款给私人公司做投资理财,结果自然是上当受骗,财产无法追回。女儿实在不知该拿父母怎么办,因此写信求助编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者青辰的来信以及编辑的回信吧~


(读者来信

  我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住,但我和他们的感情很好,逢年过节都会开车回去看望他们。父母都是退休职工,退休金还算不错,他们吃喝开销都很节俭,我常劝他们想开点,别什么都舍不得,存下那么多钱干嘛,但他们很固执。所以我都是直接给他们买他们舍不得买的吃穿用的东西,或者直接给他们订旅游,让他们去旅游。老邻居老同事都很羡慕我父母有个孝顺的女儿。

  但这样的和谐状态渐渐被打破。去年过年我回家,发现家里到处堆的都是保健品,我查看上面都没有任何批号、厂家和生产日期,我和父母说了一个多小时,告诉他们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吃了对身体有害,他们的态度很好,立刻表态再不买了。但是,下次我再回家,还是能搜罗出一大堆新买的药。这还不算,我爸更过分,把存款拿去给一个私人公司做什么投资理财,结果上当受骗连人都找不到了,报了警也没有什么进展。我很认真地跟他们俩谈:你们年龄大了,不要瞎折腾存款,好好安度晚年,手里的那点钱该花就花,保健品我来给你们从正规渠道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理财可以买银行的产品和国债,其他私人的产品都不要去买。他们承认错误的态度蛮好。可是就在上个月,我妈打来电话说我爸的三万多块又给人家骗了。

  我实在想不通他们是怎么了,是老糊涂了还是心理有了问题?我真不想管他们的事了,我辛辛苦苦挣钱给他们花,他们自己舍不得花的钱却爽爽快快地被骗走,一次又一次! 我越想越生气,真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 

青辰

(编辑回信



亲爱的青辰:


你遇到的问题似乎是很多家庭都遇到的现实。现在推销人员无处不在,骗子无孔不入,老年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成年人只要有点常识和防范意识,就不会一再地上当受骗。为什么推销人员和骗子爱把目光盯在老年人身上,而他们也一次次心甘情愿地受骗上当?子女们常常不能理解的是:他们可都是成年人啊,有几十年的人生智慧,有的还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这么好骗?


老年人虽是成年人却越来越脱离社会


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老年人是脱离社会的成年人,对新鲜事物的了解不够透彻,生活在单一封闭的环境,又导致他们的辨识能力不够高,很容易轻信别人。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如果没有自己生活和娱乐的圈子,他们的孤独感会很深,很喜欢有人和他聊天,即便有的时候他们也知道推销人员推销的东西不好,但还是架不住“甜言蜜语”的包围;即便知道投资有风险,但还是禁不住“天上掉馅饼”的诱惑。这就是老人们易上当受骗的心态。


他们依然想证明自己但辨别力自控力下降


从某种程度来讲,他们依然想融入千变万化的社会,希望被认可,也想从社会上捞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证明自己没有老。可是,看看他们的行为能力:虽然有一再上当受骗的经验,在道理上也知道儿女说得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儿女反对,可还是背着儿女、欺骗儿女继续去做这些事,说明他们对是非的认知已经开始模糊,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已经失控。


生活上多嘘寒问暖理财上温和而坚定地干预


所以,对你的父母,你应该温和而坚定地帮他们掌控好手中的财富。对他们的消费理财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比如具体指导监督他们买什么样的保健品、哪一款理财产品,定期进行检查,实在不行就帮他们理财;有机会多带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懂得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把钱花在值得花的地方而不是做守财奴。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多一点时间陪伴他们,让他们的孤独感少一些,让自己时不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你们不在同一个城市,即便不能常常见面,尽量每天一个电话,让他们感到时刻有你陪伴,你也好时时了解他们的动向。

总之,人老了就像小孩子,需要有人关心他们,陪伴他们,也需要有人管理他们。多一些嘘寒问暖,少一些指责教训,沟通顺畅心情愉快了,你给他们的建议他们自然会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