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厦门大学联合主办的“院士回母校”活动厦门大学站在我校思明校区克立楼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专家席振峰回到母校,与广大师生分享他的求学经历与人生感悟。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出席活动。

林东伟致欢迎辞,他向来到活动现场的领导、嘉宾和学子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厦门大学关工委各位老领导和老同志们长期以来为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敬意和感谢。他希望广大学子珍惜此次与院士学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树立远大志向,汲取报国动力,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傅国亮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杰出代表,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先知、科技创新的先锋,也是科学精神的表率、科学道德的楷模。“院士回母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在校大学生与自己的院士学长平等沟通的平台,通过面对面对话交流,使青年学生从院士校友求学报国的经历、体会和感悟中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和报国志向,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和启迪。他希望新时期的厦大人,能够像院士学长那样,真正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地充实、提高和丰富自己,传承好老一代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矢志报国的高尚情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抱负为指引,走好自己脚下的长征路,为母校争光,为人生添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访谈环节中,席振峰院士与其同学、化学化工学院夏海平教授共同担任访谈嘉宾。他们回顾往昔,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及生活经历,对于时下学生最为关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进实验室、升学与出国、科研成果与理念、中国力量等话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到“四个统一”畅谈自己的理解。席振峰院士深情回忆了自己在厦大的求学岁月,并表示最牵挂的是厦大的恩师与美丽的校园。厦大化院教师秉承的低调、努力和坚持的科研态度值得敬佩,他坚持用“深新信”原则推动科学研究的“协同效应”。他表示,作为教师,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与友善,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和影响下一代,形成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良性互动。

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晃,校关工委主任陈力文,校关工委顾问卞守耆,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黄如彬,漳州校区党工委书记、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辉,校关工委副主任郑保东、杨敬达、苏振富、司卓亚,校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处、离退休工作处、科技处、校友总会、团委、各学院关工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共240多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文/学生工作处、宣传部)